用华人智慧、创清静空间、怀一颗恒心、做企业!
电话:17331250950
手机:17331250950
联系人:张工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天星街1号院【启航国际】12号楼11层
邮箱:bjhqhy@126.com
我国噪声治理的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法律体系完善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法律将噪声污染的治理对象明确为人为噪声,强调了地方政府的责任,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监测能力提升:全国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显示,昼间和夜间的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分别达到96.0%和86.6%,显示我国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。生态环境部正推进全国声环境自动站点的建设,提升监测能力。
科技创新应用: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完成的“我国现代噪声治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”项目,首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形势下我国噪声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方法,创建了噪声污染社会共治新模式,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法律政策制定。
监管执法加强:生态环境部加大了监管执法力度,通过树立工业企业治理标杆,发布低噪声施工设备目录等措施,引领和规范噪声污染治理。
地方探索实践:例如广东珠海运用声学雷达技术开发的噪声自动监测设备,能够准确识别人为噪声,并有效进行管理。
社会共治模式:在噪声污染治理中,我国创造性构建了社会共治新模式,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噪声污染防治。
尽管如此,我国噪声污染治理仍面临一些挑战:
监管空白:部分噪声源还存在监管空白,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。
噪声污染量大面广: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噪声污染源增多,治理任务仍然艰巨。
公众意识待提高:公众对噪声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,参与噪声污染防治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总的来说,我国在噪声治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需继续完善法律法规、提升监测技术水平、加强监管执法力度,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,以实现更高效的噪声污染治理。